早期的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是典型的三层树型结构,现在已经转变为大二层结构。早期数据中心网络分别由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三层网络构成,实践证明这种拓扑网络不能很好地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务的部署。这种树型结构对顶层网络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当网络规模比较大时,树型结构存在单点失效的问题,容错性差。再有三层协议VRRP、OSPF、BGP等都属于软件计算收敛比较慢的高层协议,在对延时、切换速度要求比较高的业务,这种网络结构力不从心。因此大二层网络概念被人提出,这种网络减少网络级联的层数,去掉汇聚层,只有核心层和接入层,并且减少接入层级联层数。现在的核心设备有的最多可以提供上千个万兆端口,一个核心设备就可以下挂上千台的万兆服务器。通过虚拟化技术,核心的数台设备虚拟化为一台设备,就可以直接连接几千台的服务器,如果是是千兆服务器,通过接入层交换机,那么至少可以提供数万台服务器,这是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现在的大二层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数据中心内部,而是在数据中心之间也是二层互通,这种二层是逻辑上的二层,并不是物理上的二层,实际物理上还是存在三层转发。大二层技术是一种“L2 over L3”的新技术。早期的数据中心之间都是通过OSPF、BGP等动态路由协议完成三层转发的,而现在是要数据中心之间也要二层。这样的网络更适用于WEB-APP-DB应用,高性能计算以及搜索等业务,并且这种网络结构简单,便于管理。促使网络发生这种改变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虚拟化技术,虚拟化可以支持动态迁移技术,这才使得大二层架构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