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黄车的事例告诉人们:青年学生一个灵光乍现的“金点子”,若想变为现实,一个好的孵化平台至关重要。 这是当前高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说:“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土壤的厚植,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了帮助大学生创业实现从“0”到“1”的转变,教育部积极引导高校建设校内外创业孵化平台。两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分两批建设了19个高校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高校为大学生搭建了大量校内外预孵化和孵化平台。清华大学建设的1.65万平方米“清华iCenter”,每年可支持3000名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集创业教育、团队培育、资源聚集和学科交叉的“三位一体”生态平台“x-lab”,则为师生和校友持续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及培训服务。 设立创业基金也是不少高校聚集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方式。四川大学建立了“50亿+”系列“双创”基金,并与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共同组建120亿元学生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支持师生创新创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宏观政策推动下,各地区因地制宜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主动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短板,湖北省大力实施“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实务部门建立战略联盟,引导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评价标准、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平台,覆盖50多所高校的150多个专业点,参与部门和企业百余个,建有省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5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个,有效改善了高校实践教学条件。 为了推进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浙江省鼓励学校建立行业特色二级学院等混合所有制学院,积极支持学校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共同培养人才,一方面通过邀请创业者、实业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加入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中,积极开展实务精英进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省、校两级平台,开展创业导师培训,培育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创业导师队伍,并通过多渠道整合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校外实践等资源,探索建立“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创新基地”模式。 在地方平台和大学科技园的保驾护航下,师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得到空前释放。 飞瑞敖大学生创新创业云平台,培养创新能力,服务就业创业。该本台通过软硬件结合,再配套相应的资源库服务组成,是根据教育部认定创新创业示范院校标准做的产品。帮助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实现大学生创业,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培养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共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更多大学生创新创业云平台的详细信息请登录飞瑞敖官网查询。 客服QQ1786318128 电话020-22883217 官方网址:http://www.frotec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