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安装 ERP

系统集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系统集成商城 优质产品采购平台
查看: 7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工科建设趋势及框架共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

[复制链接]

37

主题

38

帖子

117

积分

实习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11 15:3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为金牌代理
本帖最后由 zone008 于 2017-7-11 15:37 编辑

      2017年7月8日,中智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应邀参加河南第十届计算机软件人才论坛。当时南京大学骆斌教授,就新工科人才培养及未来工科建设的趋势作了一系列阐述。由原来的“单一流”到追赶“双创一流”,建设趋势离不开新型工科院校及新型工科人才的培育。由“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无一不在为新工科的培育打基础。
      这意味着学校在新型人才的培训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性,特别对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级别学科,在强调传统教育模式下。应该在实训、创新、创意、实用多块下手,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支持老师到企业进修与交流,与企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智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于2017年初获得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智讯将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共计53个项目持续投入,开启2017年度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新篇章,项目将融合企业资源,提供创客教育课程联合方案、开源软硬件平台、创客辅助设备、创客师资培训、创客活动支持、校园创客大赛、产业链服务、线上运营平台、创新创业培训等,开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客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使高校学生以专业技能入手,结合时下新兴的科技,融汇艺术与设计等元素,将与众不同的想法变成实物,携手高校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
      现将新工科建设趋势及框架共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资料共享如下:
一、复旦共识: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高校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并达成了如下共识:
1.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先发优势,在未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占据战略制高点,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奠定了良好基础。
2.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指数级速度展开,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展新兴前沿学科专业,是推动国家和区域人力资本结构转变、实现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变的核心要素。为应对金融危机挑战、重振实体经济,主要发达国家都发布了工程教育改革前瞻性战略报告,积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乘势而为、迎难而上,抓住新技术创新和新产业发展的机遇,在世界新一轮工程教育改革中发挥全球影响力。
3.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一方面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需要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实现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4.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总结继承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发挥自身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的优势,面向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急需,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现有工科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新兴工科,拓展工科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构建创新价值链,打造工程学科专业的升级版,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5.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主动作为,以引领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为目标,推动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产生新的技术,培育新的工科领域,促进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掌握我国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主动权。
6.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凝练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
二、天大行动:
    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60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目标是:到2020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到2030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到2050年,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强国,成为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为此目标,致力于以下行动:
1.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范式。根据世界高等教育与历次产业革命互动的规律,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在总结技术范式、科学范式、工程范式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新工科范式。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指引,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思想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2.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加强产业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的调研,做好增量优化、存量调整,主动谋划新兴工科专业建设,到 2020 年直接面向新经济的新兴工科专业比例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核技术等新技术和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空天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产业相关的新兴工科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更新改造传统学科专业,服务地矿、钢铁、石化、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孕育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
3.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打通“最后一学里”。推动教师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积极探索综合性课程、问题导向课程、交叉学科研讨课程,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握新工科人才的核心素养,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培养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融合、自主终身学习、沟通协商能力和工程领导力。
4.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大学生选择空间,方便学生跨专业跨校学习,增强师生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和推广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方式。完善新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努力实现50%以上工科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一项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专业化创客空间,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三、北京指南:
      2017年6月9日,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作书面报告,与会专家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北京指南”。
      指南鼓励高校审时度势、超前预判、主动适应、积极应答,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实践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和分类发展的新体系。
------------------------------------      
以上文章部分文字摘自媒体网络,仅供大家参考交流!
       中智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校教育服务商,从实验、实训、创新、工程、科研五大板块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学生由知识“面” 的学习扩展到“点”的突破就是创新,中智讯创新创业类教学创新产品,结合热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技术,服务高校实验室升级,助力电子类、计算机类、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高校院系学子创新创业。
      产品详情及实验室建设方案,欢迎致电垂询!www.zonesion.com.cn , 18571611983 ,027-8760865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通行证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手机版|系统集成论坛 ( 京ICP备11008917号 )

GMT+8, 2024-11-22 02:59 , Processed in 0.070394 second(s), 25 queries .

系统集成论坛

BBS.XTJC.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