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论坛
标题:
数据中心智能机柜环境监测方案
[打印本页]
作者:
angelpeier
时间:
2011-10-8 16:52
标题:
数据中心智能机柜环境监测方案
微点科技智能机柜/数字化机柜系统
机柜级微环境监测系统已成为数据中心必备系统
1)机柜级微环境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温度过热引起的宕机事故。
随着现代数据中心设备的密集、功率的提高级,由于机柜内部的局部热点,造成设备宕机事故的事件越来越多。据权威机构对中国用户的多项调查表明,因过热问题发生宕机现象的达到了32%,。每年有大量设备因过热不被察觉而烧毁,经济损失巨大。
2)机柜级微环境监测系统,可帮助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风速,调整出风口方向 。如果选装机柜自动通风系统更可以提高制冷利用率,降低能耗。
全球数据中心年度能源与电力成本高达72亿美元;
据IDC估算,电脑硬件每花一美元,就要支出0.5美元的能源费用。到2011年,该数字会飙升到0.71美元;
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报告指出,2008年IT采购成本已与能源成本持平。数据中心的能耗中,机房制冷又占了能耗的60%到70%,加强监控管理,降低制冷成本,已经成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的重要问题。
智能机柜功能列表
兼容传统服务器机柜的所有功能;
智能机柜模块化设计,集成机柜级微环境监测系统(标准配置)
智能机柜模块化设计,集成机柜空间监测系统(可选)
智能机柜模块化设计,自动通风节能控制组件(可选)
智能机柜模块化设计,能耗监控系统(可选)
智能机柜模块化设计,集成粉尘、门磁、水禁、烟雾等扩展环境监测组件(可选)
智能机柜
兼容传统服务器机柜的所有功能
兼容传统服务器机柜的所有功能:外形美观,动态承重大(达到1200kg以上),为民族品牌之精品。
智能机柜效益
智能机柜模块化设计,集成机柜级微环境监测系统(标准配置),避免由于局部过热,引起的宕机事故
采用数字化传感器技术,经济、精确的实现机房机柜级三维微环境监控,避免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服务器宕机事故发生。
事故发生趋势预警技术,通过运行数据分析,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趋势,提前预警,避免事故的发生;
多种方式预警,可通过以太网、无线、短信等多种方式预警;
有效降低机房能耗,降低机房运行成本;
通过机柜集成环境监控系统,分析机房运行数据,找到机房热点分布规律,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风速,调整出风口方向 。指导实现空调系统等按需制冷,减少空调的运行量,从而降低机房整体的能源消耗,从而降低机房运行成本;如果选装机柜自动通风系统更可以提高制冷利用率,降低能耗。
根据故障情况、故障部位,及时通过多种途径(声光、短信、网络、电话)向相关的人员报警。
详细图文说明请见http://www.e2sensor.com/getNewsview.do?id=553
公司名称:北京微点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涂张培
联系电话:010-62126332
传 真:010-62136195
手 机:13718780107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办公楼
H t t p : www.micronode.cn
Q Q : 1 2 1 7 6 4 8 8 0
E m a I l :
wireless@micronode.cn
作者:
topseoer
时间:
2011-10-9 10:42
来关注一下了。。
作者:
angelpeier
时间:
2011-10-21 14:47
[img]
[/img]
回复
2#
topseoer
作者:
蓝色舞动
时间:
2012-3-30 11:37
关注中
作者:
longhouxiong
时间:
2012-5-21 08:35
机房防雷方案
一般机房防雷,主要做电源线路以及信号线路雷电感应防护.以及防雷接地系统.机房屏蔽
1'电源防雷:由机房防护级别而定,一般我们做到三级别防雷
第一级在机房所在的大楼的配电柜装一级防雷器,10/350波形通流25KA防雷器
第二级在二级配电箱装第二级防雷器,最大通流量40-60KA
第三级在机房UPS前端安装三级电源防雷器,最大通流量20KA
再在机房设备前端安装防雷PDU排插、最大通流8KA;
2'信号方面的,现在的机房网络线都换成光纤了,这部分不涉及防雷.若网络线还是之前的双绞线那种,则得在网络线进到设备的入线端做信号网络防雷器.
有些监控机房,在视频信号进入光端机(硬盘刻录机)前段,做视频信号的防雷,一般是BNC接口.同时控制信号也要做相关信号防雷.
3'接地系统,按照国标要求,计算机信息机房的接地电阻要小于4欧姆,可共用大楼接地,如大楼接地体不足4欧姆,则得扩大接地体,另做一个地网.
机房等电位铺设:在机房的四周,铺设接地线或者铜排,把所有的避雷器的接地线以及设备外壳接地,都连在铺设的地线或者铜排上,就近原则连接.
机房做一下屏蔽。
以上是我的一写浅谈,大家见笑了,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大家一起详细探讨.
防雷工程、防雷产品、机房防雷工程技术交流群:146625373
电话:13532248036, QQ:1601110331,随时恭候您.
作者:
yizhoujigui
时间:
2013-1-10 15:54
智能机柜应用越来越广泛了!!
作者:
longhouxiong
时间:
2013-1-11 10:34
为什么要三级防雷
为什么要三级防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0A,LPZ0B,LPZ1,LPZn+1等区(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直击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A区,其保护设计已为电气设计人员所熟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设计由避雷网( 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屋架,屋面板钢筋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入大地。建筑物感应雷的保护区域为LPZ0B,LPZ1,LPZn+1区,即不可能直接遭受雷击区域;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雷电压的机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防雷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感应雷入侵。由感应雷产生的雷电过电压过电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由供电电源线路入侵;高压电力线路遭直击雷袭击后,经过变压器耦合到各低压0.38KV/0.22KV线路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低压电气设备;另外低压线路也 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感应雷过电压。据测,低压线路上感应的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10KV,完全可以击坏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电子信息设备。
(2)由建筑物内计算机通信等信息线路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
①当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打击时,强雷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雷电流直接入侵到电缆外皮,进而击穿外皮,使高压入侵线路。
②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电器设备,通过设备连线侵入通信线路。这种入侵沿通信线路传播,涉及面广,危害范围大。
③若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当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子设备。
(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在接地体附近放射型的电位分布,若有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地体靠近时,即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入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引入了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在附近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变化,会在相邻的导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出雷电过电压,因此建筑物避雷系统不但不能保护计算机,反而可能引入了雷电。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备的集成电路芯片耐压能力很弱,通常在100伏以下,因此必须建 立多层次的计算机防雷系统,层层防护,确保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由此可见,对建筑物内各电气设备进行防感应雷保护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感应雷的防护当中,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已日趋频繁;它能根据各种线路中出现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时作出反应,泄放线路的过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电气设备的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4条规定: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 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
现在,我们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的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雷击电流值进行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的选择。
一、一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50KA ,波头0.25μ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第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 为200*50%/3/3=11.11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50*50%/3/3=2.7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 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11.11KA*30%=3.3KA及2.78KA*30%=0.8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 μ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 μ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 μ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1.11*8=88.9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00KA,以HY公司产品为例,选用HY38P-100J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0A,LPZ0B 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 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 μ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HY公司产品为例,选用HY38P-40型。
二、二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50KA,波头10μ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37.5 KA,波头0.25μ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 值为150*50%/3/3=8.33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为37.5*50%/3/3=2.0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 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 8.33KA*30%=2.5KA及2.08KA*30%=0.6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 μ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 μ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 μ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8.33*8=66.6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65KA,以HY公司产品为例,选用HY38P-80 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0A,LPZ0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 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 μ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HY公司产品为例,选用HY38P-40型。
三、三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5KA ,波头0.25μs;根据附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100*50%/3/3=5.55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5*50%/3/3=1.39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 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5.55KA*30%=1.7KA及1.39KA*30%=0.4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 μ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 μ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 μ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 5.55*8=44.4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以HY产品为例,选用HY38P-40 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0A,LPZ0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 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 μ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HY公司产品为例,选用HY38P-40型。在供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的具体安装以较常用的TN-S系统,TN-C-S系统,TT系统为例,示意如下:
1)TN-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2)TN-C-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3)TT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综上所述可见,在防雷保护设计中,总的防雷原则是采用三级保护:
1.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基础接地装置泄散;
2.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
3.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电压幅值(过电压保护)。这三道防线,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目前通常作法是以下三点:
1)建立联合共用接地系统,形成等电位防雷体系
将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包括桩基、承台、底板、地梁等),梁柱钢筋,金属框架,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等连接起来,形成闭合良好的法拉第笼式接地,将建筑物各部分的接地(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接地)与建筑物法拉第笼良好连接,从而避免各接地线之间存在电位差,以消除感应过电压产生。
2)电源系统防雷以建筑物为一个供电单元,应在供电线路的各部位(防雷区交接处)逐级安装电涌保护器,以消除雷击过电压。
3)等电位联结系统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文)明确规定,各防雷区交接处,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尤其建筑物内的计算机房等弱电机房,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在此处除采取电涌保护器进行感应雷防护外,还应采用等电位联结方式来进行防雷保护,本文不再叙述。
作为电气设计人员都非常清楚,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设计是一项既简单又繁琐的内容,但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还有待于各位电气设计人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善为谋划,精心设计。本文仅此设计作了一点粗浅的探讨,所以文中不足之处,望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中南建筑设计院主编 建筑物防雷设计安装99D562 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1999.12
[3]朱林根 主编 21世纪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下册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专业防雷产品全系列:
一:电源,光伏,风力防雷箱全系列;
二:电源,光伏太阳能,风力防雷模块全系列;
三:电源组合式防雷器,防雷排插全系列;
四:专业PDU防雷器,PDU防雷排插;
五:弱电信号防雷器全系列;
六:网络,视频,天馈防雷器全系列;
七:监控视频二合一,三合一防雷器;
八:避雷针,接地材料雷电计数器等.
德利万电气(珠海)有限公司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南翔路23号
电话:13532248036 QQ:1563556202 联系人:龙厚雄
传真
0756)7221239 编:519090 E-mail:1024889423@qq.com
网址:http://longhouxiong.b2b.hc360.com/
欢迎光临 系统集成论坛 (http://bbs.xtj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